行业资讯

第三届虚拟设计与建造(VDC)研讨会暨BIM技术创新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文章更新:东洲际  更新时间:2023年09月26日   分享到:



由霍普股份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虚拟设计与建造(VDC)研讨会暨BIM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于2023年9月15-17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与大量企业一线骨干,共同探讨了虚拟设计与建造技术(VDC)以及BIM技术在建筑和工程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创新应用。



640.jpg

▲嘉宾合影


开幕式上,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翁季、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苏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汤朝晖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强调了VDC和BIM技术在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本次论坛为推动行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所提供的独特平台。



论坛的议程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包括建筑数字化转型、VR/AR、绿建低碳、智能建造、工程虚拟仿真,围绕“精细设计、精工建造、精益管理”为核心主题,开展热烈讨论。同时,本次论坛开启现场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全程联动。



基于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和双碳使命的背景下,第三届VDC论坛的成功召开,将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充沛的动力。霍普股份期待携手所有参与者共同分享探讨,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术论坛






第三届VDC论坛介绍与OpenBIM理论体系本土化建设





王雷,论坛创始人之一兼组委会秘书长,霍普股份BIM总监match首先介绍了论坛的发展起源、历届概况、发展目标以及第match三届论坛的筹办情况,并且介绍了过去一年,作match为BIM总监职务完成的三个项目成果,以非常低成本的代价完成了从0-1的关键一步,总结出了“斗争+团结”的推广经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提出了OpenBIM理论体系本土化建设的目标,对国内外软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提倡“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务实路线,并且公开了技术路线图,呼吁更多人来加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

微信图片_20230925141440.png






整合OpenBIM的建筑设计工作流

—— 中山八路公交换乘枢纽项目的全过程设计实践


彭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三室主任建筑师,阐述了建筑行业对BIM的误解,并提出OpenBIM的解决方案。介绍了OpenBIM的概念以及对其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并提出3个层面的整合理念来实现设计与技术的结合,其中包括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的整合,设计模型与数字信息的整合,设计业务与设计工具的整合。只有通过使用先进的工具来实现业务增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转型。随后介绍了实际案例——中山八路交通换乘枢纽综合开发项目,通过项目设计过程中应用OpenBIM技术的感受和效果,来印证之前的整合理论。


微信图片_20230925141440_1.png




基于Archicad与Rebro设计平台 

——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三维设计实践(建筑篇)



王伟伦,霍普股份CMC医疗设计中心建筑设计副总监,分享了过去一年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二期扩建工程科教楼、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二期工程、赤峰科技馆三个项目中,基于Archicad的正向BIM设计成果。通过项目实践,发掘Archicad平台优势,利用其学习成本低,契合建筑师习惯,BIMx高效三维可视化的汇报形式,更好的进行设计服务。同时提出了设计者需二维向三维设计思维转换及对未来的展望,与广大二维转三维的设计者共勉。

640 (1).jpg






基于Archicad与Rebro设计平台 

——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三维设计实践(机电篇)



李颜,霍普股份CMC医疗设计中心暖通设计副总监,基于Rebro设计平台下机电专业的三维设计实践,在过去一年内,从零开始,通过瑞金医院北院,瑞金医院海南分院,赤峰科技馆三个项目,从开始学习Rebro软件到三维翻模设计,再到科技馆项目应用三维正向设计。发掘了Rebro三维平台优势,分享不同使用阶段中的不同使用体会,最后提出对Rebro三维平台未来的展望。在经历了艰辛的攻关过程,也收获了喜悦的成果,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经验分享,能为三维正向设计的推广贡献微薄之力。

640 (2).jpg






一张桌子引发的思考

——Cambodia湖滨中心项目结构建筑融合设计记实


叶俊良,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两江院,结构副总工,英国皇家注册结构师,从一个创新的办公桌设计入手,讲述它如何从常见的桌子类型演变而来,在实现基本承重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设计层面的特殊概念。类比于办公桌设计的演变,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基于实际项目案例,讨论常见的结构形式,设计师如何对其竖直与水平支撑系统进行变形,将其转变为不可缺失的、塑造形式与空间的建筑实体,并且通过新型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更好的实现建筑与结构的融合性设计。

640 (3).jpg




Archicad 27新功能演示


陈利立,图软亚洲有限公司中国区业务负责人,图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使命,既赋能设计团队创造伟大的建筑。始终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带来最新的产品功能。并且,用更务实的态度向多专业设计延展。2023年图软Archicad 27中增加了设计选型、距离向导等功能,更好的辅助设计师完成设计内容。BIMx配合BIMcloud实现问题创建、问题管理。三维设计数据轻松带走,并实现在各个阶段无门槛使用这些数据。


同时,结合多专业需求图软中国也配合盈建科结构软件逐步向结构设计一体化迈进,推出了全新的三维结构设计一体化流程,并逐步完善其细节。

640.png






基于"Archicad+"

—— 数字低碳建筑协同设计教学


黄海静,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建筑行业整体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创新复合型”建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针对此,2013年,重庆大学建筑学部牵头,打破各专业间壁垒,跨越学科体系边界,融合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共4个学科7个专业骨干教师,采用校企联合模式,在本科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关键环节,率先开启跨学科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联合毕业设计10年之际,在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背景下,多专业联合毕设开启2.0时代。面向建设工程与科技发展前沿,以绿色低碳建筑为教学主旨及设计内容,以OpenBIM为设计理念及数字化协同平台,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开展从项目策划、方案设计、结构优化到能耗分析、碳汇计算,以及设备管线综合、工程造价算量、施工组织模拟的“全过程”设计教学创新与实践。



640 (4).jpg




基于建筑PLM平台的低碳正向设计和智慧运维技术研究 




陈菡,中国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建筑碳中和数字技术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地理学博士,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博士介绍了建筑能源系统仿真在设计、建造和运维各阶段的创新应用和工程价值。不同于match传统绿建评价的性能模拟和能耗评估,中南建院研发团队利用高精度三维模型和开源的多领域系统建模语言开展面向真实运维场景的设备动态调控模拟,不仅提升了建筑碳排放评价的可靠性,还可通过优化设备选型和空间布设从源头减少运营成本并提升舒适度。

640 (5).jpg






钢结构数字建造及工程实例




顾磊,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结构工程师,浙江大学工学博士,以中建科工钢结构智能生产线和焊接机器人等装备产品为例,介绍了钢结构的智能建造现状和发展趋势,接着向设计前端提出了数字化设计的要求并将设计数据传递给生产线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以澳门路氹美高梅世博天幕和深圳会展北国际酒店两个项目为例,分享了从设计到施工数字化拉通的实践经验。


640 (6).jpg




Archicad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胡君同,霍普股份,绿建总监,在国家双碳战略下,建筑业对于低碳降耗的要求更加迫切严苛。传统建筑节能工作往往介入于扩初基本成型之后,重点在于部品部件热工配置以及设备性能提升,但成本较高而节能潜力有限。在面对双碳挑战时,逐渐力不从心疲态尽显。有鉴于此,霍普股份依托“建筑设计+建筑绿能”双引擎策略,在设计初期植入绿色低碳理念,以设计层面手法几乎零成本地提升建筑性能潜力,结合Archicad+绿色平台正向设计优势,保障落图落地质量,最终实现设计与绿色低碳有机融合,有效应对双碳时代的技术挑战。

640 (7).jpg






基于Archicad平台 

——预制装配式构件全新解决方案


杨新,杭州嗡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从设计师与软件开发者的视角讨论和阐述了智能建造与数字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分享了基于Revit和Archicad平台的软件开发案例。其中嗡嗡科技的“BeePC”软件是基于Revit平台开发的一款非常优秀的装配式混凝土深化设计软件,国内有大量的客户基础,也被收录为第一批住建部的智能建造示范案例。另外基于Archicad优秀的三维底层平台,也开发了三维钢筋软件,展现了从结构设计到钢筋加工全流程的智能解决方案。这样的软件开发案例体现了BIM应用及BIM开发必须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依归,嗡嗡科技也希望和致力于数字设计和智能建造转型的设计、施工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落地的软件产品,赋能企业和行业。

640 (8).jpg






基于虚拟技术与智能制造的异形金属建筑 


王兆东南京筑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南大学先进制造专业博士首先介绍了异形金属建筑主要是采用先进的复杂曲面成型技术与表面处理工艺,使金属材料完美展现需要的外观效果,传达艺术美感与文化内涵。筑新集团通过特殊工艺与数字技术、智能装备融合,将文化元素以标准化、高效率的绿色工艺实现,使文化建筑,以更艺术、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和更绿色的方式展现。打造了多项标志性的多曲面金属幕墙、仿古金属建筑、异形金属结构等绿色文化建筑项目。


最后,重点分享了“山西太原清徐县汾河文源大桥仿古金属建筑项目”、“上海南京东路多曲面金属幕墙项目”、“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不锈钢伞状树异形金属结构项目”,详细介绍了从数字化技术、先进的工艺与装备结合的建筑过程。


640 (9).jpg








Archicad建筑专业全流程应用

—— 温州市东屿电厂有机更新项目

                 


温州市东屿电厂有机更新项目(二期工程),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东屿电厂自1959年开始发电,2007年因高能耗重污染而停产,面临转型问题。场地内有大量的工业遗存,需要对保留、拆除、新建的内容进行频繁调整和精确把控,同时需要在各个阶段对这些内容的状态进行表达,并传递到下一阶段。


团队建筑师从零开始,尝试了使用Archicad平台在改造类项目中进行三维协同设计,解决了复杂遗存建筑与设备还原、设计成果虚拟展示、实时渲染等问题。同时利用了三维设计技术的信息化、参数化、可视化的特征,尝试在建筑设计从方案深化报建到施工图深度出图的全流程应用,传递模型和信息,提高了设计成果的精细度和质量。


最后,建筑专业技术总监颜晓强对公司内三维设计推广应用的情况做了相关的介绍。

640.png

640 (1).png





基于Archicad设计平台

——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



林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七分院,方案创作总监,在北京建院BIAD新总部项目的方案创作过程,通过发挥工具优势在概念设计阶段得以高效生成信息模型,方案后期可以摒除翻模过程,直接进行工程设计,大大提升效率。林阳表示,设计企业与其投入大量精力关注模拟算量运维等BIM中后期的成果展现和数据延续,不如多投入一些精力在设计本身,通过设计策略给建筑带来全方位的提升。设计企业如果能够让信息模型的诞生阶段更加提前一些到方案阶段,那么可以简化生产流程,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640.jpg






基于Archicad设计平台

——在地产项目中的方案设计经验分享



吴涛,玑衡营建创始人、总建筑师,现场以12个的大规划、住宅、商业、小公建的项目经验,从前期策划到建筑建成,展示了Archicad在建筑设计全程中的实用性,为批量建筑展示了坚守设计高度的底层操作逻辑体系。其中大量的国际奖作品,以及与2023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David Chipperfield )同步合作的嘉兴万科未来社区与光年荟项目,更是展示了复杂小公建下Archicad的各种设计与出图优势。玑衡营建将继续以完整的闭环设计体系,为中国的建筑设计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40 (2).png






Archicad结合点云扫描技术在修缮项目中应用实践


陆永乐,浙江同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作为论坛发起人之一的陆永乐,结合时下的维修改造、城市有机更新、文保等项目类型越来越多,这类项目往往无原始图纸、或者现状建筑与原图不符合、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陆永乐以近两年来实施操作的杭州老龙井项目为例,把点云扫描技术与 Archicad 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与点云良好的兼容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为虚拟设计与建造的技术探索了新的设计流程方向。

640 (1).jpg






当BIM设计遇到实时渲染

—— Archicad与D5渲染器协同的工作流实践



韩峰,南京维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D5渲染器)联合创始人,现场演示了Archicad与D5联动的效果,展示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落地案例“中南大学体育馆”的动画成品,并介绍了D5渲染器的产品理念。D5认为建筑可视化不应被视为设计过程的最后一步,而应伴随方案设计的全过程。D5渲染器结合实时渲染与AI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可视化无痕伴随建筑师创意推敲、设计协作及汇报的全流程,实现设计即表达、过程即结果。

640 (2).jpg

中南大学体育馆项目,D5渲染图


D5开创性的可视化解决方案,融合实时渲染+AI人工智能+PCG程序化内容生成技术,将表达路径持续简化和智能化,能够帮助建筑师个人或团队在设计过程同时获得可视化成果。

640 (3).png






基于OpenBIM理念

—— 盈建科全专业三维设计应用生态建立及目标



林海聪,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BIM技术经理,为大家介绍了盈建科的全专业BIM三维设计产品链,演示了针对国内设计师应用场景所投入开发的本土化内容。基于SAF格式,推出了结构BIM正向设计解决方案,解决了BIM模型与计算模型无法“一模多用”的传统难题,同时打通了配筋等相关数据壁垒,实现建筑与结构在Archicad平台上的紧密协同。Rebro2023的BIMcloud接口与IFC外部参照功能的更新,让机电专业可以完全融入BIM协同平台。此外,BIMOM各类插件产品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工作效率,让设计师更专注于设计本身。盈建科在OpenBIM技术体系本土化建设方面将持续投入研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640 (3).jpg






知识驱动的AI设计初探


彭武,数智建筑创始人,ALAB总监,以时间为线索,为大家了分享了其从业以来的三个阶段以及这三个阶段所呈现的不同数字设计图景。第一个阶段持续了10年,主要讲述了其职业生涯早期在上海中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采用参数化技术处理复杂建筑形态和系统的一些实践。


第二个阶段分享了之后5年在美国旧金山的工作经历和项目案例,描述了在建筑师负责制的大背景下美国职业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和一些差异性。作为第二个阶段的结束,彭武也分享了其在硅谷所观察到的湾区初创公司在设计科技领域持续不断的创新引领和发展动向。


第三个阶段是彭武及其团队目前所聚焦的AI设计,他通过一系列实验性的案例和研究,给大家展示了在大语言模型(LLM)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自然语言驱动AI进行建筑设计交互,推理和执行,融合领域知识,实现理念到设计模型的闭环,展现了未来基于LLM以及AI超级助手的设计自动化雏形,为目前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设计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640 (4).jpg




基于OpenBIM的铁路站房正向设计研究与实践



张俊毅,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数智化事业部 建筑专业产品经理,演讲介绍了OpenBIM的标准体系,对数据存储标准IFC、数据定义标准IFD和数据传递标准IDM之间关系做了解释。这些标准作为BIM信息跨软件传递的基石,使得各专业能够选择最适合本专业的软件进行设计,而无需担心数据转译的损失。其次介绍了在公共数据环境中如何通过元数据实现项目设计过程的管理。最后在站房设计实践中结合上述两点,通过BCF格式实现了跨专业跨软件的设计协同。

640 (4).png




基于轻量化BIM模型的智能检测


朱乐怡,广州市纬纶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智能审图是一项基于BIM模型的创新性技术,借助智能检测软件Solibri,快速、高效地进行批量检测。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审图,它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根据项目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制定检测规则,智能审图能够更准确地查出问题,数量也更多。这不仅有效减少了漏审的风险,还有助于提高图纸质量,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此外,智能审图还在提高效率和降低建设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纬纶国际积极参与并推动了智能审图技术的应用,运用智能检测软件Solibri成功完成了多个典型的应用案例,这些案例进一步证明了智能审图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确保建设质量方面的价值。

640 (5).jpg




从Solibri到Revit-RuleCheck到建筑知识图谱平台的科研之路


吉久茂,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BIM技术事业部 结构副总监,演讲分享了同济设计集团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成果和项目落地应用的经验。从国外产品Solibri、Revit等产品的合规审查功能研究出发,通用大量的实际项目测试和应用,结合其优势,拓展国内合规产品的研究,并提出了基于BIM的知识图谱关联数据库和建筑领域大语言模型衔接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吉久茂提出了同济设计集团将在数字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给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640 (5).png




Revit正向设计的协同、开发与管理


杨远丰,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数字化战略副总工程师,演讲分享了基于Revit平台正向设计的要点。其着眼点在于以设计企业为单位,整体规模化转型正向设计,因此重点在于协同设计的技术、面向三维出图的工具开发,以及从项目级到企业级的管理方法。杨远丰作为经历Archicad及Revit两大平台正向设计的建筑师及开发者,对于三维设计、二维表达的设计流程有深入研究,提出的体系化技术路线可供同行参考。

640 (6).png






动态拟合设计—— 

金科国丰园展示中心项目BIM应用


张磊,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总经理,基于Archicad&Revit双平台的BIM应用及协作,从方案深化到施工图设计过程的BIM技术应用及达成的目标。探讨了在行业下行环境下,BIM如何赋能设计企业能力提升并兼顾效率。最后张磊介绍了基准方中在数字化转型上的实践与成绩,通过协同平台、质量平台、数据平台、知识平台及设计工具让设计人员更高效的服务项目。

640 (6).jpg






基于OpenBIM理念结构数字化设计的教学与实践



布欣,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工学博士,现场探讨了如何将OpenBIM理念应用于教学环节中,展示了逆向还原教学案例和正向设计教学案例,同时也初步探讨了OpenBIM技术在数字孪生中的应用。在分享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OpenBIM技术,将该技术体系有机的融合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分享的案例充分表明,OpenBIM结构正向设计理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从而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640 (7).png









项目参观 




9月17日,主办方组织参会代表参观了三一集团华南总部大厦和树根互联大厦(点击查看项目详情)以及广州白云站(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640 (7).jpg


▲9月17日项目参观合影

640 (8).jpg

三一集团华南总部大厦和树根互联大厦

项目简介:在建,超高层双子塔,208米+181米,建筑外露结构钢AESS4级,总建筑面积17万㎡。




640 (11).jpg

广州白云站铁路综合枢纽

项目简介:在建,超大铁路综合枢纽,11台26线,屋盖最大跨度64米,最大悬挑28米,总建筑面积超45万㎡。



640 (12).jpg


640 (13).jpg


虚拟设计与建造(VDC)研讨会暨BIM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是由全国各地热衷于BIM三维设计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自发组建。其初衷是秉承“开源共享”的精神,坚持以VDC为导向,发扬OpenBIM理念,促进BIM技术的深度应用。截止2023年,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对于本届的举办由衷感谢以下单位:


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办。


感谢图软亚洲有限公司、南京筑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嗡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维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D5渲染器)、北京东洲际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市纬纶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赞助协办。






010-58453876

dzjmanagement@dongzhouji.com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18号C幢6层632室